“电鸡”治理,该如何破题?
明日,广州将举行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听证会
【资料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电动自行车(老广俗称“电鸡”)多年来都是交通治理中的“老大难”。为此,许多城市苦寻治理良方。上个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市民群众的热议。《征求意见稿》提出,拟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路段分时段限行。6月6日至7月6日期间,《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明日,广州将举行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听证会。
听证会前夕,记者就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采访。
热议1 限行能治乱吗?
“电鸡”到底该不该被限行?首先要清晰了解当下广州“电鸡”出行的现状。“电鸡”凭借其驾驶便捷、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缓解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通行难题。据广州交警7月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已完成电动自行车上牌超过360万辆。早前也有消息称,广州实有“电鸡”的数量超过500万辆,已远超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测算为例,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超过360万辆上牌电动自行车意味着每5人便拥有一辆上牌电动自行车。如果按照超过500万辆的实有数量来估算,这个数据达到每3-4人便拥有一辆“电鸡”。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广州目前的非机动车道资源无法满足需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的局面。”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说。此外,“电鸡”原本为短途出行的工具,但是许多车主通过非法改装电池、提高车速等方式,将其“机动车化”,用于长途甚至全城通行。“电鸡”车主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章行为的占比也很高,这必然会导致很多交通隐患。
谭国戬认为,如果是机动车,车主需要培训、考驾照,有记分机制等约束。而目前“电鸡”存在“机动车化”倾向,但却没有机动车一般的约束力:上路没有门槛,即买即用,缺少匹配的约束机制,仅凭车主的自觉,很难做到通行有序。
交警部门的一组数据也揭示了“电鸡”通行现状: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发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2022年7月,仅一个月左右,广州交警查处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就超过10万宗。
“目前,就非机动车道缺乏和‘电鸡’交通违法高发等情况,限行在一定程度上能暂缓当下‘电鸡’无序通行的状态。《征求意见稿》将全市限行路段划分为网格状的不同区域,或许能引导车主短途出行。”谭国戬认为,在限行时间等细节方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市民的意见,作进一步论证。
“电鸡”行业业内人士陈绍昱表示,限行政策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资源紧张和治理道路交通秩序的问题,但它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电动自行车的治理关键在于全方位管理,包括从国家层面制定更完善的法规、提高执法力度与效率、各个部门全链条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治理等。同时,限行之后,如何精准执法,也将是面临的一道考题。
热议2 外卖小哥怎出行?
《征求意见稿》一出,关于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配送群体该如何出行,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限行路段的市民是不是无法点外卖了?外卖小哥陈先生认为:“不会存在无法点外卖的情况,一旦限行,骑手可能需要在限行路段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送外卖,但这样肯定会带来不便。”另一名外卖小哥黄先生同样认为,部分路段限行后将给配送群体带来很大不便。
“电鸡”限行除了牵动配送行业从业者的心,送娃上学的家长们也有些纠结。王女士表示:“环市东路等路段早晚高峰限行,正好与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有所重合。因为学校与家的距离不远不近,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出行都有些尴尬,不太方便,因此希望在限行时间段的规定上能够宽松一些。”
交警部门此前表示,社会各界对“电鸡”限行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电鸡”事实上已经成为市民群众买菜、接送小孩等短途出行的补充,应该通过引导和规范,让“电鸡”、机动车和行人和谐共存;二是认为市中心区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非机动车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资源不均衡,对中心区“电鸡”应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在统筹考虑各方群体实际出行需求和差异的基础上,交警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电鸡”限行的具体路段和时段形成了最新版的《征求意见稿》。
热议3 缺非机动车道怎么办?
不少“电鸡”车主曾反映,广州路面缺乏非机动车道,或者存在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情况,导致“无道可走”。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广州一些非机动车道取消了。随着近几年“电鸡”快速增长,非机动车道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就显现了。此外,广州非机动车道还存在断断续续的情况,没有像机动车道一样形成循环。胡刚认为,限行“电鸡”只是道路条件还不完备情况下实施的暂时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非机动车道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为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事实上,广州也在不断努力。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广州新建非机动车道613公里;同步开展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设施及待行区建设,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增设机非隔离栏17.1万米,完善93个路口机非隔离设施。
胡刚建议,建设非机动车道,观念先行很重要。它是城市道路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硬件,不应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道路。非机动车道的建设要有连贯性,新建设的道路在最初就应规划好非机动车道。对于中心城区,如果是有条件的道路,可以通过机动车道瘦身来规划非机动车道;如果道路资源非常紧张,可以探索通过架空或者隧道等方式建设非机动车道。对于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外,非机动车道设置隔离带能有效减少此种情况。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各方理性的探讨为“电鸡”限行政策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思路。广州这次能否探索出治理“电鸡”的“有效路径”,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