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图位克隆法(基因图位克隆法名词解释)
(相关资料图)
1、图位克隆法(Map-based cloning)是新型分离和克隆植物基因的方法之一,在不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 ,在未知基因的功能信息又无适宜的相对表型用于表型克隆时,最常用的基因克隆技术就是图位克隆法。
2、图位克隆是通过获析突变位点与已知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来确定突变表型的遗传基本。
3、图位克隆法随着相关配套技术(序列数据库、分子标记等)的日渐成熟,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4、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又称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1986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提出,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基因克隆的一种方法,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使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DNA文库,从而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物理图谱,再利用此物理图谱通过染色体步行逼近目的基因或通过染色体登陆的方法最终找到包含该目的基因的克隆,最后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补验证最终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
5、图位克隆的特点是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顺序,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但应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情况。
6、一是有一个根据目的基因的有无建立起来的遗传分离群体,如F2、DH、BC、RI等。
7、二是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首先找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用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3)构建含有大插入片段的基因组文库(BAC或YAC库);4)以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探针筛选基因组文库;5)用获得阳性克隆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跨叠群;6)通过染色体步行、登陆或跳跃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段克隆;7)通过亚克隆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小片段克隆;8)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补验证最终确定目标基因的碱基序列。
8、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关键环节予以叙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