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人才共享旨在产业共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破解中小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黄石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通过“引才在高校,用才在企业”,对人才共享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专门就“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做了进一步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加上了“科技”,使得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科研活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企业汇聚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担负更重要的角色,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从黄石人才共享的做法来看,不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现岗位“跨界”,同时任职于高校和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在人才共享模式的撬动下,黄石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让校企联合创新中心获得蓬勃发展,也让黄石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更强。
人才共享的理念,本质是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让人才资源的配置更高效、更科学。引才是留才的第一步,怎样让人才与企业深度融合,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关联得更紧,是人才政策着力的方向。为人才搭建大展拳脚的舞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才是留才的根本。
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在吸引人才上虽有些先天弱势,但并不代表没有事业成长的空间。综观一些科技属性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企业,许多是从中小城市默默成长起来,甚至有些还扎根在乡镇。只有在引才举措上有新突破,在用才方式上有新模式,让高科技人才嵌入创新链、产业链,才能才尽其用,让人才近悦远来。近年来,武汉科技人才持续向都市圈下沉和共享,人才共享模式已悄然在武汉都市圈流行。从院士专家团队、科技副总,到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武汉充分发挥大学之城的人才优势,将人才红利辐射到武汉周边。
人才共享最终是产业共谋。瞄准产业发展难题,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共享”体制机制,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破解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驱动的带动力更强,才能让企业实现更多领域创新领先、发展领跑。
标签: